《修》

雨連綿不斷,一下就是兩三天。窗檐上斷了線的“珍珠”散落人間。突然有興致想去外面走走,我打開柜子準(zhǔn)備拿雨傘。一把、兩把、三把……都像老弱病殘似的躺在柜子里,骨架沒有壞,但是每把傘上的繩子都脫落了。每次看到雨傘壞了,我就會再去買一把,就這樣集了很多傘,因為它們的缺陷被我冷落到了一邊。我突然對我的“暴殄天物”有點后悔,散步的興致煙消云散,我決定修她們。

“修理傘嘍”耳邊想起小時候聽到的走家串戶的叫賣聲。我拿起來了針線,做起了女紅,穿針,引線,固定支架,縫好。把傘收好,一把、兩把、三把……半個小時之后,傘兒們都被我“治愈”了。

看著窗外像霧似的雨,絲絲縷縷,我陷入了深思。曾幾何時,我們面對壞了的東西,首先想到的是修。然而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我們面對壞了的東西,首先想到的是換。不僅僅是東西,我們面對感情,面對生活,往往想到的不是挽救它,修理它,而是換掉它、逃避它。

人世間浮華喧囂,得意失寵,感情波折,我們往往不能以平常心待之。置之不理就認(rèn)為是解決問題,問題在那里你視而不見,但它依然在那里,不動不搖、不離不棄。不修,有時候會讓夫妻感情破裂;不修,有時候會讓同事關(guān)系惡化;不修,有時候讓你越糾結(jié)就會越陷越深。我們從醫(yī)者每日的工作不也是“修”嗎,用我們的所學(xué),為病人“修理身體”,重返健康。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”,我喜儒家的思想,吾當(dāng)每日三省修身。

雨停了,雖然沒有彩虹,卻也是晴空萬里。
(汪雷/審核 記者團成員 毛晶晶/文 宣傳科 方敏/圖、整理)